一、核心定義與目的
層析櫃是一種專為柱層析(柱色譜)純化過程優化設計的、具備精確環境控製和特定安全防護功能的專用櫃體。它超越了普通冷藏櫃或培養箱的功能,旨在為層析柱本身以及其關聯的操作步驟(上樣、平衡、洗脫、收集)提供一個安全、穩定、可控的工作空間,最終目標是:
保持樣品活性: 保護熱敏性或光敏性生物分子(蛋白質、酶、核酸、肽段、天然產物活性成分)的穩定性,防止純化過程中失活或降解。
提高分離效率與重現性: 維持恒定的低溫(或特定溫度)環境,減少擴散和熱效應,提高層析分辨率,確保實驗結果可重複。
保障操作安全: 安全處理易燃、易爆、有毒的有機溶劑的揮發氣體。
優化工作流程: 提供整合的操作平台、支架和必要的儲物空間,使實驗過程更便捷、高效。
二、組成
1.櫃體:櫃體主要由內壁、外壁、工作區和電源線組成。內壁是工作區,通常由不鏽鋼或聚丙烯等耐腐蝕、易清潔的材料製成。外壁則起到保溫和防護作用。
2.操作麵板:操作麵板上設有電源開關、溫度調節器、數字溫度顯示器等控製元件,用於設置和顯示層析櫃的工作參數。
3.製冷係統:製冷係統能夠維持櫃內穩定的低溫環境,以滿足不同實驗的需求。
4.層析係統:層析係統包括層析柱、固定相和流動相等組件。層析柱用於放置分離介質(如凝膠、纖維素等),固定相則吸附待分離的生物分子或化學成分,流動相則用於攜帶混合物通過層析柱進行分離。
5.控製係統:現代層析櫃通常配備先進的控製係統,能夠實現溫度、濕度、光照等參數的精確控製,以及自動化操作,提高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
三、工作原理
層析櫃的工作原理主要基於層析技術。在層析過程中,混合物通過流動相被帶入層析柱中,與固定相發生相互作用。不同組分因其在固定相和流動相之間的分配係數不同而被有效分離。具體來說,具有親和力的兩個分子中,一個被固定在不溶性基質上,構成親和層析的固定相(即親和吸附劑)。當含有待分離生物分子的樣品溶液通過層析柱時,待分離的生物分子會與配體發生特異性結合,從而留在固定相上;而溶液中的其他雜質則不能與配體結合,隨流動相流出,實現了生物分子的分離和純化。
四、區別於普通設備的關鍵特性與功能
1.精確、寬範圍的溫度控製:
1.1核心能力:製冷: 絕大多數層析櫃的核心是提供穩定的低溫環境,常見可控溫範圍在 +4°C 至 +15°C(生物活性保護),部分型號可低至 +2°C。
1.2製熱/恒溫: 同時也具備加熱功能,提供 +15°C 至 +40°C 或更高(例如 +50°C)的控溫範圍,滿足非低溫純化或特定酶反應需求。
1.3高精度 & 均溫性: 溫控精度通常在 ±0.5°C 到 ±1.5°C,並確保櫃內空間(尤其是層析柱所在區域)溫度分布均勻(波動<±1°C),避免局部溫度差異導致色譜帶擴散、分辨率下降。
2.堅固、耐化學腐蝕的“內環境”:
2.1材質關鍵: 內膽(壁、頂、底)、擱架、支架、層析柱固定件、收集平台等直接接觸試劑和溶劑的部件,必須使用高耐腐蝕材料:
不鏽鋼(SUS 304 / 316L): 耐酸堿、耐絕大多數有機溶劑(尤其是316L不鏽鋼,耐腐蝕性更強),易清潔,無汙染,壽命長。這是主流和實驗室標準配置。
聚丙烯(PP): 常用於抽屜、擋板等部件,成本較低,耐溶劑性好。
環氧樹脂塗層鋼板: 經濟型選擇,耐腐蝕性不如不鏽鋼,長期使用或接觸強腐蝕劑可能有風險。
2.1無縫隙設計: 采用無縫焊接工藝,結合優質耐腐蝕密封膠條(如矽膠),防止溶劑蒸汽滲入設備內部,腐蝕關鍵部件(電機、電路板)。
3.專業的層析柱支撐與操作平台:
3.1核心構件:可調高度支架係統
由堅固的(不鏽鋼)立柱和多點可調的夾持器組成。
能穩固夾持不同直徑(幾厘米到幾十厘米)和長度的層析柱(特別是裝入填料後較重),防止搖晃、傾斜甚至倒塌。
高度靈活可調: 方便連接下方的收集器(試管架、餾分收集器)、閥門、泵等設備。
3.2收集平台: 通常為耐腐蝕(不鏽鋼)滑軌或耐化學腐蝕平板,高度可調,用於放置餾分收集器、試管架、錐形瓶、燒杯等接收容器。滑軌設計方便移動和定位收集容器。
4.強製性、安全的排風係統(生命線):
4.1核心安全裝置: 內置強力風機,持續或按需(如溶劑蒸汽探測器觸發)將櫃內產生的易燃易爆、有毒有害溶劑蒸汽強製排出。是防止爆炸和中毒的關鍵!
4.2外部排風接口: 標配連接外部通風管道的接口,必須且隻能通過耐溶劑腐蝕的管道連接到建築物的有效排風係統(不能直排室內或隻接過濾裝置)。
4.3排風量可調/監控: 可根據實驗強度(溶劑揮發量)調整風量;部分型號帶風壓監測或報警,提示管道堵塞或風機故障。
4.4氣流通路設計: 確保空氣流通路徑覆蓋整個工作區,有效清除蒸汽死角。
5.本質安全(防爆)設計:
5.1重中之重! 櫃內所有電氣元件(照明燈、電源插座、溫控傳感器、風機電機開關等)均需采用防爆設計或本質安全設計:
使用特殊密封(防蒸汽侵入元件內部)。
采用符合防爆標準的隔爆外殼(即使內部元件短路產生火花,也不會引燃外部蒸汽)。
限製電路能量(本質安全電路)。
5.2通過如 ATEX/IECEx 或 UL/CSA的相應防爆等級認證是重要的安全保證。
6.便利性及配套設施:
6.1大視野門: 雙層或三層中空玻璃門(有效隔熱、減少結霧),配備寬大密封條,便於觀察實驗過程。
6.2內部LED照明: 防爆、防塵、耐溶劑設計的LED燈,提供明亮、冷光源照明(減少發熱)。
6.3內接電源插座: 防爆、防水、防塵、耐化學腐蝕的專用插座,用於在櫃內安全地為防爆認證的泵、餾分收集器、UV檢測器(低壓安全型)等輔助設備供電。數量(2-4個)和位置需考量。
6.4儲物空間: 通常配有耐腐蝕的抽屜、擱架或小櫃門,用於存放層析耗材(攪拌子、膠管、接頭)、工具、小瓶溶劑等。
6.5腳輪與水平調節: 便於移動定位,腳輪帶鎖止功能保證穩定。
6.6門開報警: 門長時間開啟會報警,提醒關門維持溫度並節省能耗。
6.7(可選)惰性氣體接口: 用於對氧敏感物質的純化。
6.8(可選)自動收集器整合: 預留空間和接口方便整合餾分收集器。
7.控製與監控係統:
7.1數字控製器: 大屏幕清晰顯示設定溫度(TS)和實際溫度(TA)、可能的工作模式、排風狀態、報警信息等。
7.2溫度報警: 高溫/低溫超限報警。
7.3係統故障報警: 如壓縮機故障、風機故障等。
7.4電源故障報警/記錄(可選): 提供備用電源(如電池)維持報警或數據記錄。
7.5數據記錄(可選): 記錄溫度等運行參數,便於追溯和質量控製。
8.(設計考量)液體管理:
8.1櫃底通常設計為前高後低的傾斜結構或帶有接液槽,引導意外灑漏的液體向後部匯集,便於清潔或收集。
8.2(可選)漏液傳感器報警。
五、應用場景
1.生物技術:可用於蛋白質、酶、抗體等生物大分子的分離和純化。這些生物大分子在生命科學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,其純度和活性直接影響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
2.醫藥研發:用於藥物的提純、雜質的去除以及活性成分的富集。通過層析技術,可以有效提高藥物的純度和質量,降低雜質含量,為藥物的臨床應用提供有力保障。
3.環境監測:用於水體、土壤等環境樣品中汙染物的分離和分析。通過層析技術,可以實現對環境中有機物、重金屬等汙染物的準確檢測和定量分析,為環保政策製定提供依據。
六、使用方法
1、準備工作
檢查電源:確保電源線已正確連接至穩定可靠的電源插座。
檢查環境:層析櫃應放置在水平地麵上,周圍留有至少30cm的空間以保證通風良好,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環境。
檢查設備狀態:操作前檢查各項指標是否符合要求,如空氣流量、空氣質量、壓差等,確保設備處於良好狀態。
2、開機與設置
開機:按下麵板上的電源開關,此時數字溫度顯示器將亮起,顯示櫃內的實際溫度。
設置溫度:根據實驗需要,設置目標溫度。通常,溫度設置範圍為4℃至30℃,但具體範圍可能因設備型號而異。通過控製麵板上的溫度調節器或數字鍵輸入目標溫度,並按下確認鍵保存設置。
3、準備樣品
樣品處理:在將樣品放入層析櫃之前,確保樣品已按照實驗要求進行處理和準備。
加載樣品:將準備好的樣品裝入層析柱中,然後將層析柱平穩地放置在層架上。注意避免層析柱傾斜或晃動,以免影響實驗結果。
4、進行實驗
添加溶劑和試劑:根據層析實驗的要求,將需要使用的溶劑和試劑加入到樣品中。
啟動層析:啟動層析實驗,觀察流動相的顏色、流速等指標來判斷層析柱中的分離情況。
監控溫度:在層析過程中,密切關注溫度變化,確保溫度始終保持在設定的目標範圍內,以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。
5、記錄與收集
記錄數據:根據實驗要求,記錄層析過程中的關鍵數據,如溫度、時間、流速等。這些數據將有助於分析實驗結果和優化實驗條件。
收集樣品:當觀察到目標成分流出時,應及時收集並保存。
6、維護與保養
定期清潔:定期清潔內部和外部,使用柔軟的布擦拭表麵和層架,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潔劑。
檢查製冷係統:定期檢查製冷係統,確保其正常運行。如發現製冷效果不佳或出現異常聲音,應及時聯係專業人員進行維修。
保持通風:確保層析櫃周圍有足夠的通風空間,避免設備過熱或損壞。